2014-08-21 07:45:43 欽州華圖 www.9hi.org/ 文章來源:廣西華圖
【導讀】華圖欽州華圖同步廣西華圖發布:2015廣西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欽州考試交流群】 ,更多資訊請關注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
我們都知道,在哲學上對“物質和意識誰為第一性”問題的認識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標準。這一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在哲學史上甚至到目前為止,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派仍然處于絕對對立的狀態,千百年來,誰也沒能把誰掃除人類歷史的視野之外去。其實,從唯物主義自身的歷史演變來看,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才完成了由樸素的、機械的向歷史的、辯證的唯物主義轉變。華圖網河南公務員考試網專家將這三種歷史形態演變進行詳細解釋。
一、樸素唯物主義
在人類社會的早期,由于人們實踐能力、認識水平低下,對世界的認識非常有限。通常情況下比較的膚淺和直觀,缺乏科學的依據,往往把某一種或幾種具體物質形態當作世界的本源,試圖從多樣化的物質世界中找到一種物質來解釋世界,并對世界作出統一的認識。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認為:“萬物產生于水,并經過各種變化之后又復歸于水。”即看到了一種簡單的物質存在方式、或者物質存在的一個方面,就主觀的臆斷世界的一切物質存在都是該物質形態的演變形式,這就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
在西方,類似的觀點還有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的原子論,他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質微粒——原子組成的。原子論的缺陷在于科學認識水平低下,在當時有限的科學條件下人們沒能把認識的水平深入到更細的物質世界。在東方的中國古代社會里,也孕育了同樣的哲學思想。如戰國時期的荀子認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說明了大自然的運行有其自身規律,這個規律不會因為堯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變。東漢王充提出的“天地合氣,萬物自生”,北宋二程提出的“萬物之始皆氣化;即形然后以形相禪,有形化”等,都反映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二、機械唯物主義
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人們的認識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對世界的認識更加科學化、具體化,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發展到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階段。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也叫機械唯物主義,它是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而出現了。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是:在自然領域堅持唯物論,即認為自然科學上的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源;而在社會歷史領域又陷入了唯心主義,即認為歷史的發展是獨立的,割斷了歷史發展的聯系。這一階段,17世紀的英國,培根,霍布斯,洛克等經驗論者,他們都肯定感覺經驗是外間對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也就是說客觀世界的物質是人類意識的源泉,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觀點。18世紀法國的經驗論者,在培根,洛克等的基礎上,摒棄了反省的經驗,主要采取了感覺的經驗論的形式,更進一步的走向了唯物主義。代表人物有,笛卡爾,拉美特里,狄德羅,愛爾維修。19世紀,費爾巴哈雖然把人的本質看著是抽象的“類”的概念,還沒有完全跳出唯心主義的范疇。但他把人理解為現實的感性實體,把人的存在及其本質的學說建立在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礎之上,又使唯物主義的發展前進了一大步。
三、辯證唯物主義
直到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論的‘基本內核’,把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統一起來,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的保守的哲學體系,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中革命的因素,即聯系和發展的思想,矛盾是發展的內在動力的思想,批判地繼承了費爾巴哈哲學的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摒棄了它的社會歷史觀、宗教、倫理的唯心主義雜質,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然后再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貫穿到人類社會歷史領域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完成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結合,使得唯物主義的發展走向完善。
以上為2015廣西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2015廣西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的信息請關注欽州華圖教育網/欽州人事考試網。
(編輯:admin)貼心微信客服
Q群刷題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