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1 23:31:36 欽州華圖 www.9hi.org/ 文章來源:廣西華圖
【導讀】華圖欽州華圖同步廣西華圖發布: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備考: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欽州考試交流群】 ,更多資訊請關注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
【背景鏈接】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十八屆三中全會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更進一步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這是實際上就是從資源管理、環境管理、生態管理的視角創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也是對建設美麗中國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旨在構建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的制度密集出臺:2012年12月,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要求嚴格環境準入,旨在形成環境優化經濟發展的“倒逼傳導機制”;2013年6月,最高法、最高檢出臺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北京、河北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地區在第一時間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3年10月,“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寫進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并將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從環境規劃、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生態補償、排污許可、處罰問責等方面,對環保的基本制度作了規定。這是我國環境立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成果。生態環境是人類的生存之本、發展之基。向環境污染宣戰,打贏環保攻堅戰,必須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最嚴密的法律、最嚴格的制度護航“美麗中國”。
【標準表述】
[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低碳發展的堅實保障,是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的有力舉措,也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必然要求。同時,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因為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高度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當今世界,生態環境問題的表現形式十分復雜,比如,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同時,造成這些問題的來源也十分復雜。
[優勢]
構建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的機遇期是好的,一方面,社會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逐步增強,參與的主動性和參與的程度不斷提升;另一方面,生態資源破壞和惡化所形成的外部約束力形成了較強的“倒逼”機制。
而且,全面深化改革已經形成共識,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長期努力,推動包括生態文明體制在內的一系列改革,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一定就會實現。
[問題]
客觀上講,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發展方式粗放,經濟結構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企業占很大比重,不可避免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但不可否認,目前的環境問題有不少是人為造成的,其中改革不到位,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是深層次的制度原因。
第一,相關領域制度不健全。這些年來,我們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制度體系,僅環保法律法規就多達120余部,環境立法速度居各部門法之首。但有些領域依然存在制度空白、無法可依的情況,如土壤污染防治法、環境損害賠償法、有毒化學物質污染防治法等至今未出臺;有些領域雖然有制度,但明顯滯后于環保實踐,如1987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修訂后,已經14年沒有改動過,對細顆粒物(PM2.5)防治、聯防聯控等內容沒有涉及。
第二,制度銜接不到位。環境污染治理是一個系統完整的過程,必須控源頭、管過程、重懲處,形成環環相扣、嚴絲合縫的制度體系。但是,過去我們在制度設計上缺乏整體思維,往往“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按下葫蘆浮起瓢”,制度碎片化現象突出,各種規章制度之間缺乏銜接、協調和配合,存在制度盲區。
第三,制度執行不力。在現行體制下,基層環保部門從屬于地方政府,不能挺直腰桿獨立執法,環境監管難以到位。比如,一些地方為了發展經濟,要引進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環保部門迫于當地政府的壓力,不得不放行,致使環境影響評價形同虛設。同時,環保部門監管能力不足,與其被賦予的職能和擔負的任務嚴重不相匹配,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制度執行打了折扣。
[對策措施]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必須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指向,堅持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同步,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方針,積極探索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新路徑。
首先,要建立科學的決策和責任制度,提高對建設生態文明的領導力。
應考慮改革黨政干部考核評價任用制度,加大對各級黨政領導者生態文明建設的問責力度,特別是把生態文明建設實績作為任用干部的依據。要進一步淡化GDP考核,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考核制度是轉變觀念、改變行為的指揮棒,對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牽引和保障作用。因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要的是完善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制度,促使領導干部將相關工作落到實處。同時,還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獎懲機制,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逐步走上規范化、法律化、制度化軌道。要加快建立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健全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執行和管理制度,提高生態文明制度的執行力。
要按照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要求,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推動現有各種法律的生態化調整。要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加強資源環境等部門的執法力量和軟硬條件,提高執法水平。
以上為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備考: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公務員,國家公務員的信息請關注欽州華圖教育網/欽州人事考試網。
(編輯:admin)貼心微信客服
Q群刷題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