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7 18:45:43 欽州華圖 www.9hi.org/ 文章來源:廣西華圖
【導讀】華圖欽州華圖同步廣西華圖發布:國家公務員最新時事:治霾“天幫忙”,大氣污染治理何時不再難,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欽州考試交流群】 ,更多資訊請關注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
11月初,在“人努力,天幫忙”的共同促進下,北京市民享受了半個月的“APEC藍”。可APEC結束后,霧霾又至,連續幾天北京都處于十面“霾”伏之中。除了因為一系列應急減排措施退出,近來的靜穩天氣也是霧霾重歸京城的重要因素。
有專家表示,當風力在3級左右時,出現霾的概率為84.1%;而出現4級風時,霾出現的概率僅占3.3%。看來網友們一直調侃的“空氣污染等風來”是的有一定道理的。既然“人努力,天幫忙”就能換來人人渴盼的藍天,那我們在推動各項減排措施、從源頭上減少空氣污染物的同時,能否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治理霧霾?
早在一年前,中國氣象局就印發了《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根據該方案,2015年,全國各地氣象部門將形成人工影響天氣改善空氣質量作業能力,在重污染天氣條件下能夠采取可行的氣象干預措施,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消減霧霾,比如用人工增雨改善空氣質量。另外,有消息稱北京正研究6條主要的通風廊道,即在城市規劃中騰出通風的“風走廊”,借由“穿堂風”來吹散霧霾。相關研究建議,對主通風廊道區域嚴格規劃控制,包括控制建設高度和密度等,同時打通障礙點。除了北京之外,上海、杭州、南京、武漢等地也提出了類似的“引風吹霾”方式。
不過,人工降雨必須有降水形成的條件,在大氣干燥、水汽少的情況下無法施展,而北方的冬季氣候干燥,霧霾天往往是有霾無霧,人工降雨基本派不上用場;規劃“風走廊”只是為風讓開一條通道,先不論早些年的城市規劃往往讓位于經濟增長,在高樓林立的北京究竟還有多少空間能留出來讓風走尚有疑問。就算這條走廊修得再好,如果沒有風也是白搭。無論是人工降雨還是規劃“風走廊”的方式,都沒有改變“等天幫忙”的被動局面。
盡管目前“靠天除霾”的有效辦法不多,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繼續探索除霾之策。我國曾在北京、四川等地,做過一些消霧的科研試驗,即用液氮等制冷劑,使霧滴變成冰晶掉落地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靠天除霾”的步履維艱也提醒我們,在謀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曾幾何時,我們對嚴冬的刺骨寒風痛恨不已,但今天如果可以選擇的話,相信大多數人都寧愿忍受寒風的侵襲也不愿面對“心肺之患”。即便如此,曾經橫行北方冬季的西北風如今也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救命風”。正是人類過度透支環境資源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進而影響到大氣環流,才讓“風無力”成了常態。
工業化發展初期,人們總是過分強調“人定勝天”的意義,卻忘記了我們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忘記了先哲所說的“天人合一”之理。現實一次次提醒我們,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該忘卻對“天”的敬畏,不該違背“天地”的基本規律。也許,當人類開始尊重自然,開始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去看待經濟發展問題的時候,請“天幫忙”將不再困難。
以上為國家公務員最新時事:治霾“天幫忙”,大氣污染治理何時不再難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國家公務員最新時事:治霾“天幫忙”,大氣污染治理何時不再難的信息請關注欽州華圖教育網/欽州人事考試網。
(編輯:admin)貼心微信客服
Q群刷題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