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1 23:04:41 欽州華圖 www.9hi.org/ 文章來源:廣西華圖
【導讀】華圖欽州華圖同步廣西華圖發布:2014年欽州事業單位面試熱點:何必強求“醫二代” ,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欽州考試交流群】 ,更多資訊請關注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醫二代”放棄學醫的情況已不是少數。根據醫務專業網站“丁香園”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六成的醫生明確表示會阻止子女繼續從事醫務行業,甚至部分醫生自己已萌生退意。
“六成醫生力阻子女學醫”,這樣的調查很常見,之前,我們見過的調查就有:“超過八成的醫生表示,不愿再讓子女當醫生”;“調查顯示90%的醫護人員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從事醫護工作”。醫生不愿意子女學醫,似乎表明醫生這個職業的光環在減弱,但在我看來,實在沒有必要過分擔憂。“醫二代”少,并不代表著沒有人愿意當醫生。何必強求“醫二代”來補充醫生的來源?
其實,一些行業的從業人員出于各種原因不希望子承父業,也不是稀罕事,而且并非“中國特色”。比如德國醫生聯合會也有一項調查顯示,只有34.4%的醫生建議子女學醫,65.6%的醫生建議孩子改學其他專業。華南師范大學副教授羅昕主持的調查報告則披露:已生育孩子的新聞傳播畢業生,僅15%表示支持自己的孩子將來從事媒體行業,另外85%并不持肯定態度。
自己當了醫生,不愿意子女當醫生,很好理解。一方面因為學醫辛苦、耗時長,醫生職業風險大、壓力大、強度大;另一方面,很多醫生的報酬還沒有達到與其工作相匹配的程度。當醫生的自己體會了辛苦,自然可能不愿意子女“重蹈覆轍”。
醫生是救死扶傷的,專業要求高,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醫生,這也包括醫生的子女。他們不愿意當醫生,有何關系?我覺得選擇當醫生,至少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專業素養夠好,第二是愿意當醫生。而一些醫生的子女可能往往只看到父母的辛苦和醫患關系的緊張,他們不愿意和父母一樣,這并不難理解。
沒有“醫二代”,是否就沒有人愿意當醫生了?答案是否定的。在高招錄取中,醫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仍然相對較高,也很穩定,并沒有因為“醫二代”報考人數減少而受影響。而醫生隊伍中“醫二代”缺乏,從某一個角度看并不是壞事。至少這樣做會減少醫院的裙帶關系,使醫療界的人才上升渠道變得更加公平公正。如果一個職業的從業者大多以子承父業的形式傳承,反而會讓人懷疑這個行業的職業生態存在很大的缺陷。
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說,在一個社會中,醫生和律師的勞動報酬應該比較高,因為我們把健康委托于醫生,而把財產委托于律師。從現實來看,當醫生的確會遇上諸多不可調和的矛盾,還沒有真正成為一個有魅力的職業。然而,醫生在社會中還是受人尊敬的。至于“看病難、看病貴”、醫患糾紛時有發生,其根源不在于醫生,而在于不合理的醫療體制。如果據此認為當醫生沒有意思,那就顯得太狹隘了。
父母當醫生,子女應該繼承父業,這是一種陳舊的思想。選擇什么樣的職業,是每一個人的自由。醫生中少有“醫二代”有什么影響?我們要求的是醫學精湛,醫德高尚的醫生。父母是否是醫療從業者,對醫生的素質高低并無直接關聯。
醫學專業學生難見“醫二代”,可能反映了醫生職業的種種矛盾,但并不意味著醫療從業者素質下降,實在沒有必要過度糾結這個問題。
以上為2014年欽州事業單位面試熱點:何必強求“醫二代” 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2014年事業單位面試熱點:何必強求“醫二代” 的信息請關注欽州華圖教育網/欽州人事考試網。
(編輯:admin)貼心微信客服
Q群刷題備考